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机构简介
李新炎先生简介
李新炎慈善基金会简介
李新炎慈善基金会章程
理事会成员
李新炎慈善基金会组织架构
附:中国龙工简介
政策法规
项目介绍
育才助学
爱心助孤
帮扶助困
关爱助医
侨爱工程
资助困难母亲
赈灾救灾
利民公益
公示栏目
信息动态
慈善信息
机构动态
爱心传递青春飞翔
调研考察
期刊
视频图片
基金会图片
媒体报道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
留言
首页
>>
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
政策法规
>>
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
来源:
|
作者:
转载于中华慈善总会
|
发布时间:
2016-06-15
|
21999
次浏览
|
分享到:
(三)审核审批。
一般程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下,对临时救助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人口状况、遭遇困难类型等逐一调查,视情组织民主评议,提出审核意见,并在申请人所居住的村(居)民委员会张榜公示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对申请临时救助的非本地户籍居民,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配合做好有关审核工作。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的审核意见作出审批决定。救助金额较小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但应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对符合条件的,应及时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并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申请人以同一事由重复申请临时救助,无正当理由的,不予救助。对于不持有当地居住证的非本地户籍人员,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可以按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有关规定审核审批,提供救助。
紧急程序。对于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无法改变的严重后果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先行救助。紧急情况解除之后,应按规定补齐审核审批手续。
(四)救助方式。
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可采取以下救助方式:
发放临时救助金。各地要全面推行临时救助金社会化发放,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将临时救助金直接支付到救助对象个人账户,确保救助金足额、及时发放到位。必要时,可直接发放现金。
发放实物。根据临时救助标准和救助对象基本生活需要,可采取发放衣物、食品、饮用水,提供临时住所等方式予以救助。对于采取实物发放形式的,除紧急情况外,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提供转介服务。对给予临时救助金、实物救助后,仍不能解决临时救助对象困难的,可分情况提供转介服务。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或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条件的,要协助其申请;对需要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通过慈善项目、发动社会募捐、提供专业服务、志愿服务等形式给予帮扶的,要及时转介。
(五)救助标准。
临时救助标准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救助对象困难类型、困难程度,统筹考虑其他社会救助制度保障水平,合理确定临时救助标准,并适时调整。临时救助标准应向社会公布。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临时救助标准制定的统筹,推动形成相对统一的区域临时救助标准。
四、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工作机制
« 上一页
1
2
3
4
5
…
6
下一页 »
查看全文 »
上一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
下一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
政策法规